無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,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的中年轉職者,都可能在面試、自我介紹或履歷撰寫中感到迷惘,懷疑自己是不是「真的什麼都不會」,所以才找不到工作。如果你正處在求職的迷惘期,本篇彙整的簡短自我介紹範例與職涯探索方法,可以幫助你突破停滯期、重新找到方向!
為什麼你總是找不到工作?你可能卡在這 3 個階段
找工作不順利的時候,很多人會開始懷疑自己:「是不是不夠好?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?」有時甚至會覺得很迷惘,不知道該往哪裡走、又該做什麼準備。
其實找不到工作,不一定是你不努力,而是有可能在某個關鍵階段不小心卡住了,卻還沒發現。以下整理出常見的 3 種卡關情況,看看你是不是也正好卡在其中?
▎準備期:缺乏明確的職涯方向
剛畢業就急著投履歷,其實不是壞事,最常見的錯誤是「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」,如果你還沒搞清楚自己的興趣、性格、能力與期待,沒有設定明確的方向,投出去的履歷很可能只是亂槍打鳥,很難找到真正適合的機會。
▎投遞期:履歷缺乏針對性與策略
好不容易決定要投某個職缺,履歷卻沒有針對職缺特性去調整內容,顯得空泛、無亮點,難以引起人資注意,所以有些人投出幾十份,卻沒有收到任何回覆,問題可能就在於缺乏精準的投遞策略。
▎面試期:自我介紹與回答無亮點
拿到面試機會不代表錄取就穩了,很多人面試時的表現中規中矩,講不出個人特質、也沒辦法具體回應提問。特別是自我介紹或說明經歷時,過於簡略或空泛,讓面試官很難留下深刻印象。這時,準備常見面試題型與建立邏輯清晰的說法,就成為勝出的關鍵!
推薦閱讀:
人才測評有用在哪?從企業選才到個人職涯全解析
短中長期目標怎麼寫?掌握5步驟,清楚拆解職涯方向
找不到工作怎麼辦?6 大問題找出盲點
求職卡關時,最痛苦的不是沒有收到面試通知,而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。可能你已經做了不少努力,卻總覺得「就差一步」。與其焦慮,不如先靜下來,誠實面對這 6 個看似簡單、實則指向求職過程最核心關鍵的提問,說不定,你只是卡在一個還沒看清的盲點上。
Q:是否每天主動找機會?
你是否每天都有固定安排搜尋職缺的時間?是否主動加入求職社團、關注企業社群,或是投遞履歷?找工作絕對不是「偶爾打開求職網站滑一滑」就夠了,很多時候,機會會出現在你「主動出擊」的那一刻!
Q:履歷是否針對職缺量身打造?
一份沒有對準職缺需求的漂亮履歷,對企業來說也是無效資訊。針對每個不同的工作,調整自我介紹、經歷排序和技能呈現方式,不讓履歷看起來像是「複製貼上再寄出」,可以提高收到面試邀請的機會。
Q:面試時的自我介紹夠吸引人嗎?
「請你簡單介紹一下自己」,這句話幾乎是所有面試的開場白,看起來簡單,實則決定了面試官對你的第一印象與基本評價。但很多人一開口就只是在複述履歷,或是講得太流水帳,重點模糊、缺乏邏輯,讓人無法判斷出你的亮點與潛力。
要讓自我介紹更有吸引力,關鍵在於說得清楚以及有條理,凸顯自己的「可塑性」和「適配度」。現在很多人會用一種國際常見的「三段式自我介紹法」(過去 – Past、現在 – Present、未來 – Future):
- 先講一下你過去的背景經歷
- 接著分享你現在的能力與準備狀態
- 最後帶出你對這份工作的期待和發展目標
Q:是否選錯職位或產業類型?
許多求職者在履歷與面試表現都不差,卻總是無法順利錄取,問題往往出在職位選擇與個人特質、能力不匹配。舉例來說,若你偏好獨立作業卻投遞強調協作的行銷團隊職位,或對數字較不敏感卻選擇財務分析類型工作,就容易在實際應對中暴露出適配落差。
在設定求職方向前,建議先釐清自己的「職能優勢」與「價值偏好」,並進一步研究不同職位的日常工作內容與產業文化特性。不是越熱門的產業越適合你,而是越能發揮強項、長期穩定投入的職位,才是理想的起點。
Q:求職範圍是否太狹窄?
將求職目標侷限在少數幾個職稱、幾家企業或單一地區,雖有明確性,卻也可能大幅降低機會命中率。特別是剛畢業或正在轉職的人,若一開始只專注於特定品牌或高門檻職缺,容易錯過更多潛力企業與成長性機會。
建議適度放寬條件,嘗試探索相近職務、不同產業、甚至考慮遠距或專案型工作,也可以設定「主要目標職缺」與「次要彈性職缺」雙軌投遞策略,讓求職方向更有彈性,也方便根據情況做調整,提高成功的可能性。
Q:是否持續更新技能與資訊?
過去企業很重視學歷和經歷,但在這個變化超快的數位時代,企業更在意的是:「你有沒有持續學習?懂不懂用新的工具?能不能跨領域解決問題?」這些能力,常常成為企業篩選履歷時的關鍵條件。
如果正在找工作、又一時找不到,不妨先放慢腳步,把「學習」當成職涯準備的一部分。像是報名線上課程、參加講座或是實作專案等方式,不只能幫你補強能力,也能在履歷上展現你的主動性。更重要的是,保持學習的習慣,不只是為了找工作,更是讓自己在變動快速的職場中不被淘汰的關鍵。
新鮮人、中年轉職都適用!3 個優勢盤點
職涯沒有標準答案,尤其在市場快速變動、技能更新頻繁的現在,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藍圖。無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,還是正在轉職的工作者,想要掌握方向,最重要的就是從「認識自己」開始,搭配實際行動和對市場的理解。以下分享 3 種實用方法,幫你釐清方向、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職涯路線。
方法1:自我探索工具——人格測驗、YES 就業力組合量表
許多求職者在卡關時,往往源自對自己的誤解或不確定。透過結構化的自我探索工具,例如 MBTI、Holland 職業興趣量表,或是在地化設計的 YES 就業力組合量表,幫助你從性格特質、價值觀、動機來源等多個面向重新審視自己。
以 YES 就業力組合量表為例,其結構涵蓋「職業興趣」、「職場感受」與「工作需求與行動力」三大構面,不僅能釐清你喜歡什麼、適合什麼,也能呈現出你在因應工作環境變動時中可能遭遇的挑戰,以及你內在的求職動機,全面啟動你求職行動力。透過這樣全面又具體的分析,不只能降低摸索方向的時間與錯誤成本,更是求職階段最值得優先使用的測評工具。
YES 就業力組合量表介紹:https://www.thinkyu.com/yes-introduction/
方法2:交叉分析——喜好、能力、市場需求三者對照
光知道「我喜歡什麼」還不夠,真正可行的職涯路徑,必須同時考慮:興趣(你想做的)、能力(你做得來的)、市場(職場真正需要的)。建議先盤點已有的技能和經驗,列出符合這三者交集的職務,再進一步比對產業趨勢與職缺需求,做出交叉分析。不只能提升投遞的命中率,也有助你發現新的切入點,拓展更多具延伸性的職涯可能。
方法3:從經驗出發——探索斜槓、副業或技能轉換
職涯優勢不只來自正職工作經歷,也可以從你曾經投入的打工、專案活動、志工、創作或是課外學習等經驗中看見端倪。試著回顧自身過去的經驗,讓你特別投入、有成就感或獲得他人肯定,這些往往就是你最擅長、也最適合發展的職涯路線。
近年來也有許多人透過斜槓、副業、接案等方式延伸自己的能力,進一步探索新領域或培養第二專長,不只能降低轉職風險,也能在未來求職時擁有更多選擇與主動權。
這樣面試超加分!常見問題、簡短自我介紹範例一覽
對多數人來說,真正的挑戰往往從面試官的「請簡單介紹一下自己」這句話開始。面試不只是檢視經歷,更是評估應對能力、邏輯表達與人際潛力的綜合測試。若能掌握面試常見結構與答題策略,不僅可以展現專業與誠意,也能大幅提升錄取機率,以下是面試基本流程、常見問題、簡短自我介紹範例一覽。
▎破冰與自我介紹
面試開場的「請你簡單自我介紹一下」看似簡單,實際上是展現職涯邏輯與定位意識的關鍵機會,建議可以使用「過去 - 現在 - 未來三段式結構」,從經歷談起,帶出當前技能與目標,有助於建立專業感與敘事邏輯。
【簡短自我介紹範例】
「我在學期間主修管理相關領域,曾協助系上活動與跨校合作專案,累積了初步的溝通與組織經驗。近期透過實習與兼職工作,熟悉了資料整理、對內協調與流程追蹤的工作模式。未來希望朝行政支援、專案執行或第一線服務職位發展,期待能在穩定中持續精進職場即戰力。」 |
▎能力與經驗探討
面試時常會被問到:「你會什麼?做過哪些事?」無論你是剛踏入職場,還是正在轉換跑道,這類問題都是展現自己實力的好機會。不一定要是正式職位的經歷,像是專案參與、志工服務、進修活動、社團或工作中曾處理過的挑戰,只要能說出你的角色與貢獻,都是有價值的素材。
你可以運用「STAR 應答法」來幫助整理思路:從情境(Situation)、任務(Task)、行動(Action)、成果(Result)四個面向出發,清楚呈現你怎麼解決問題、創造成果,也更容易讓面試官看見你的能力與潛力。
【簡短自我介紹範例】
「我曾在校內參與一場跨系合作的展演活動,擔任執行助理,負責安排活動流程並聯繫講者。當天臨時遇到場地異動,我主動找場控和音響人員協調,重新調整時程和進場順序。最後活動順利完成,也收到外部講者的正面回饋。這段經驗讓我更能體會臨場應變和細節掌握的重要,也讓我的協調能力有明顯提升。」 |
▎職場適應性與團隊合作
職場多數工作都需仰賴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即時應對,在這類問題中,面試官想了解是「情緒成熟度」、「協調方式」與「面對衝突的態度」,你可以談談曾經在團體中扮演的角色,是否有面對過意見不合、節奏不同的情境,並強調你是如何「讓事情繼續推進」的。
【簡短自我介紹範例】
「我曾在一個校內專案中擔任執行成員,當時組內出現進度不一致的情況。我先釐清每位成員的難處,並協助調整工作分配,同時主動更新時程表與負責對外聯繫,讓整體進度重新回到軌道。這段經驗讓我學會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務,更要有全局思維與支援能力。」 |
▎求職動機與職涯規劃
面試尾聲通常會進入「你為什麼選我們公司」與「你未來想做什麼」的問題類型,回答重點在於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選擇依據與期望目標。
請盡量避免說「我對這個產業很有興趣」這種太籠統的回答。不如具體說明你看見了這份工作和自己之間的連結,例如你的專業背景、想發展的方向,或這個職位帶來的成長機會。這會讓人資覺得你是真的想清楚、知道自己要什麼,而不是只是想「有份工作就好」。
【簡短自我介紹範例】
「我對這份工作最感興趣的部分,是它強調跨部門協作與流程優化,這與我過去參與專案時所累積的經驗很契合。我期望能從基礎執行做起,三年內熟悉各項職能運作,並逐步提升自己在專案整合或流程管理方面的能力。我相信貴公司穩健而彈性的工作文化,會是很適合我學習與成長的環境。」 |
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?這些資源可以利用
求職剛開始,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「我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」、「到底該往哪個方向發展?」這種迷惘,其實不分年齡,無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,還是找不到工作的中年轉職者,都可能會遇到。
這時,可以多利用外部資源,透過實際探索和工具協助,更清楚認識自己的優勢與興趣,也更有方向去嘗試不同的職務或產業。以下推薦 3 個實用資源,能幫助你釐清適合自己的職務類型、了解市場上的工作選項,慢慢建立植涯方向與信心。
▎新譽管理職涯發展與就業培訓資源
新譽管理提供多元職涯支持,不論是正在探索方向的新鮮人,還是中年轉職、尋找人生下一站的工作者,都能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獲得啟發與具體幫助。包括:
- 職涯發展講座:結合工作坊形式與主題課程,協助參與者釐清職涯方向、理解自身特質與潛力。內容常包含目標設定、自我認識、產業趨勢介紹,甚至情緒調節或是行動計畫擬定等,讓參與者在安全空間中慢慢摸索與定位自己。
- 職人講座:職人講座則是邀請來自不同產業的「實戰講者」,像是作家律師、創業者或是表演者等,分享他們的人生轉折、職涯經驗與心路歷程。這些講座讓你看見職場的多樣性與不完美,也提供勇氣與思考角度,幫助你開拓對工作的更多想像。
- 職場參訪:安排學生或轉職者實地進入企業參觀,提前熟悉職場運作。
這些活動能有效填補求職者在「經驗建立」與「市場對接」上的斷層,尤其適合剛踏出校園,或是還找不到工作的的轉職者。
相關活動訊息:https://www.thinkyu.com/course/
▎各地就業服務站與政府平台
不論你是剛畢業、正在轉職,還是準備重返職場,全台各地的【就業服務據點】都能提供你實用又免費的協助。只要走進當地的就業中心、就業服務站或合作的私立就服機構,就能獲得以下幫助:
- 評估與修改履歷,提供履歷健檢
- 提供個別化就業諮詢與工作媒合服務
- 職業訓練諮詢與推介
- 提供多元就業準備力課程及職涯諮詢服務
- 認識各類政府補助方案
你也可以依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據點:
- 台灣就業服務據點:遍布各地,服務不限年齡層,協助各類型求職者轉職或重返職場
- 青年職涯發展中心:專為 15–29 歲青年就業設計,提供適性測驗、履歷健檢、模擬面試或是職涯探索等服務
- 銀髮就業服務據點:為 55 歲以上壯世代或退休人士提供求職協助與重返職場準備
▎台灣就業通 × 職前訓練網
「台灣就業通」整合了全國的職缺、補助、課程與實習資源,旗下「職前訓練網」特別收錄各種免費與補助型的職訓課程,涵蓋熱門職類如:
- 數位行銷、平面設計、前端網頁製作
- 客服接待、行政支援、文書整合
- ESG、綠能、智慧製造、資料分析
平台上許多訓練課程是與企業合作,結訓後可直接參與實習或面試,對於轉職者與新鮮人來說,是最值得善用的公共平台之一。
覺得自己沒用找不到工作?先別急著否定自己
在找不到工作的低潮期,不少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,特別是剛畢業的新鮮人,或正面臨中年轉職的人,當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時,那種茫然與焦慮特別強烈。但這並不代表你沒能力,而是你還在等待與自己契合的機會出現。
這時,可以先整理自己的經歷與優勢,把目標拆小,一步步前進,也能減輕壓力。你不需要單打獨鬥,像政府的職涯資源、新譽管理提供的講座、職人分享與參訪活動,都是幫助你找到方向的好工具。
不管你現在在哪個階段,都還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節奏。找工作不是在證明你夠不夠好,而是去找到真正適合你的位置,慢一點沒關係,只要方向對了,走得再慢都會到。